播民智种子 汲民生营养 开民主鲜花 靖州人大积极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建好用活新路子
2024-12-10 10:35:25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樊芳 | 作者: | 点击量:9905         

湖南法治报通讯员 王泽海

走进国家3A级景区、中国传统村落——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岩脚侗寨,极具侗族特色的古朴建筑群、原生态的村民住房、干净整洁的村落庭院、婉转流淌的清澈小溪,犹如一幅恬静优美的画卷映入眼帘。千年古驿道旁的法治谜语、风雨廊桥上的法治故事、侗寨广场边的学法万法筒......吸引流连于此的游客和当地群众驻足打卡。通过扫码学法、猜谜、提建议,徜徉在法治元素与民族风情深度融合的氛围中。让社情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化风成俗。这是县人大常委会在此设立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的初衷。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国家立法机关,一头系着基层人民群众。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服务立法决策、推进普法宣传、促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年初工作部署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景明提出要求:“要抓住作为省、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契机,丰富立法意见征询新形式,延伸触角、拓宽广度、挖掘深度。让立法机关听得见群众声音,制定的法规体现人民意愿。”

为此,县人大常委会成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领导小组,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总结过往的好做法,着力在搭平台、畅渠道、建机制、强保障上下功夫。探索形成“345”工作法,即搭建立法信息采集点、“法润+”掌上APP、基层治理服务3大平台;把立法信息采集员、人大代表、“三官一律”、志愿者4支队伍编入立法信息采集点,参与立法、普法和基层治理等工作;建立健全组织协调、立法征询、意见反馈、培训学习、表彰激励5大机制,让群众广泛参与立法过程。

【把门打开】

民主立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一名小作坊经营者,很荣幸参加这个立法讨论。我们很多食材都从网上订购,我建议第二十七条进货索取票据或相关凭证,增加网络票据。”

“小摊贩做点生意养家不易,现在法律如果规定在学校100米范围内不能摆摊,对我们影响太大了,建议把这条删除,明确划定专门区域,也能起到规范作用。”

9月19日,在县产业开发区立法信息采集点召开的《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征询座谈会上,来自相关单位、乡镇的负责人以及园区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和学生家长等方面代表30余人,围绕条例内容和所代表利益群体的诉求展开了热烈讨论。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的建立,真正搭建起开门立法的议事厅。

靖州产业开发区立法信息点召开立法意见征询座谈会议。

县人大常委会兼顾不同地域、行业、领域、群体的立法需求,在乡村社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统筹布局立法意见征询平台,设立立法咨询点、立法联络站、立法信息采集点43个,从各行各业选聘280余名立法信息采集员.充分发挥立法信息采集员、人大代表、“三官一律”、志愿者4支队伍参与立法征询作用,构建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各群体、各少数民族村寨的意见征询网络。做到立法联系无死角,意见征集全覆盖。并采取颁发立法信息采集员证书、反馈立法意见采纳情况、给予表彰奖励等方式,提升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荣誉感。营造人人关心立法、人人参与立法的良好氛围。两年来,共召开立法征询座谈会38次,为省、市、县人大27部法规提出立法修法建议意见476条。其中32条立法建议被采纳。

【把路铺好】

社情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

“我收到了县人大征求立法意见的短信,点击链接就可以直接提建议。”靖州渠阳镇飞山社区70多岁的退休干部曾友生说。发送立法意见征询短信提示和链接,是县人大常委会拓宽群众广泛参与立法过程的创新举措。

民意是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为进一步完善听民声、聚民意、汇民智的平台载体。县人大常委会开发了集立法征询、学法用法、社情民意、法治服务于一体的“法润靖州”线上平台,并在人员密集场所广泛设置立法信息采集码、普法宣传码.群众通过扫码,就可全天候、全时段、全渠道提交意见建议,学习和查询相关法律法规。

县人大常委会与电信、移动、联通3家通信公司合作,开通立法征询意见短信提示服务,将立法内容、征询方式及时间、联系电话及邮箱、意见提交链接等编辑成短信广泛发布。点击链接即可查阅法律条文和提交立法意见。意见征询公告还在政府门户网、人大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让群众的意见建议更加方便、快捷地传递到立法机关。目前共发送意见征集短信25000多条,挂网公开征集意见27次,线上收集群众意见183条。

【把歌唱响】

苗乡侗寨回荡法治主旋律

11月30日,岩脚侗寨举办侗年节。一曲曲悠扬婉转的法律侗歌伴随着悦耳动听的侗琵琶不时回荡,让当地群众和游客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岩脚村是县人大常委设立的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与代表联络站合建共用的示范站点。该村立足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结合廊桥议事、喜唱侗歌和日常交流讲侗话的习俗,大力倡导当地群众廊桥议法、侗歌唱法、双语释法、人人守法。将7部法律法规编辑成双语视频、侗族歌谣进行播放和传唱,让村民能够听得进、弄得懂、讲得出、用得上。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加乐于、善于为立法建言献策。组织4支队伍定期进入站点接待群众,面对面征集群众意见,将立法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搬进群众农家院、晒谷场。邀请法律专家对立法修法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宣传,让基层最真实、最广泛的民意融入法律法规中。

11月12日,靖州县“三官一律”进入寨牙乡岩脚村立法信息采集点,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开展法治宣传。

“基层立法联系点要原汁原味听取民意,哪里最方便群众、哪种方式群众最乐于接受,我们就把阵地建设到哪里,就用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征求意见。”杨景明表示。

【把戏演活】

拓展基层治理大舞台

“我们探索建立‘345’工作法,目的在于有效拓展平台载体功能,有力保障群众有序参与立法,切实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服务群众连心桥、征集民意直通车、法治建设宣传站的阵地作用。”11月22日,县人大监察和司法(法制)委主任委员蒋焕新在怀化市人大代表暨基层人大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时介绍。

为更好地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普法、服务叠加效应,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展立法联系点阵地功能。把征询立法意见同开展法治宣传、助力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实现立法征询全方位、法律宣传全天候、服务基层零距离,推动立法、普法和基层治理多元奔赴。

常委会联合司法、文旅、教育等相关部门,结合元宵节、“四八姑娘节”、苗侗山歌会等传统、民族节日以及“国家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在立法联系点开展猜灯谜、演情景剧、有奖问答、以案释法等趣味活动,提升公民法制素养和对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认知。

针对一些企业关于提供法律援助的诉求,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到产业园区立法信息采集点现场办公,安排政府法制办工作人员为企业负责人解读政策、宣讲法规,协调园区为企业聘请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让企业足不出园即可享受法律服务。

河街社区实行信息采集点+平安创建+法治服务工作模式,引导人大代表到站点反馈信息、联系群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与司法、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推动化解群众身边的邻里纠纷、就业创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微问题、小困难30多个,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责编:樊芳

一审:樊芳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